共同战“疫”背后的法治力量​
——中国法学会战“疫”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 2020-03-27 16:30:48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在持续发光发热:他们中有奋战在基层的社区志愿者,有为依法防疫提供咨询和服务的法律服务团队,他们开通心理援助热线、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积极参与法治实践;他们对依法防控疫情以及复工复产的有关问题集中攻关、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法治智库作用;他们投身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深入疫情防控和督导一线开展送温暖活动……他们像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着的人们一样,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在践行初心,坚守阵地。


  他们,就是中国法学会团结引领的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


行动:在大“疫”当前时投入战斗


  “您好!我们是滨湖社区疫情排查工作员,请问您近期家人外出吗?全家有出现发烧、咳嗽、身体乏力的症状吗……”

   

  “婆婆,您这里的垃圾都放这儿几天了吧,我帮您拿下去吧!”

    

  “有什么生活上的需要,尽管跟我们说,你们平安,我们辛苦一点没关系。”

    

  ……

    

  当好“防疫宣传员”,做好“社区协助员”,当好“宅家服务员”……这一系列举措,是湖北省法学会迅速动员、统一行动,组织所有在武汉党员干部分批次深入滨湖社区,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时的具体要求。

    

  疫情发生后,中国法学会党组负责人第一时间拨通了湖北省法学会会长傅德辉的电话,询问湖北的疫情情况,向工作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法学会机关干部和会员表示慰问,嘱咐大家保重身体、注意防范,并要求各级法学会和广大会员坚决服从地方党委政府的调度指挥,弘扬正能量,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湖北省法学会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起来了!

    

  湖北省法学会机关党支部书记王龙带队组成“抗疫”3人组抵达滨湖社区,积极投身社区疫情防控一线,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调度安排,第一时间对社区开展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接到有困难居民急需代购生活物资的需求时,立即分赴社区附近的菜场和超市,为他们采购蔬菜、大米、油和鸡蛋等急需物资。

    

  短短几天,一批又一批省法学会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协助社区工作者上门给困难居民送菜送药、开展电话体温监测排查、帮助运送爱心物资等。

    

  与此同时,远在黑龙江的于立民,看着窗外越来越严格的封闭措施和越来越多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志愿者们,坐不住了。

    

  64岁的于立民是黑龙江省泰来县法学会卫星社区法律诊所负责人。自从疫情发生以来,他每天都在关注发展趋势,也时刻在思考: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和法学会会员,大“疫”当前,能够为遏制疫情做点什么?

    

  得知县法学会的同志都已参与到社区防控工作之中后,于立民终于找到了投身“一线”的渠道。他当即与法学会负责同志联系,如愿成为一名社区防疫志愿者,随同法学会的同志们参加所承担片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2月的东北大地,天气还未回暖。于立民的身影,忙碌在各个街道。他不顾天气寒冷、条件简陋等诸多不利因素和风险,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其间,分别承担了楼房小区、平房小区、区域内外流动和物流车辆的监管防控职责,恪尽职守,努力完成着各项防控任务。

    

  于立民分管的片区,正有一户在实行居家隔离。被隔离家庭预购了一些生活物资,他肩扛手提,往返4趟,将物品从小区大门处全部送到了被隔离家庭的门口,被隔离家庭深受鼓舞:“有了这样的保障,我们都能安心隔离了,战胜疫情的信心也更加强了!”而为被隔离家庭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也成了于立民的“日常”。

    

  平房小区封闭后,仍有两个片区50余户居民因通道直通主街,无法进行集中管理。为此,于立民挨家走访,逐户宣传,一户不落走访了9条胡同的居民,发放、张贴致辖区居民倡仪书,签写居民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承诺书,为确保群众少外出、不聚餐、不聚集默默奉献自己的最大努力。居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中。虽没有被集中管理,但却未发生一起违反疫情管理规定的问题。

    

  日复一日的坚守,只为换来百姓内心的安定。而像这样在疫情中默默坚守着的身影,在法学会系统中,还有很多……

    

  他们全面投入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他们全力参与疫情防控法治实践和法律服务,他们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他们在一线兑现着一名法学法律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与社会责任。


发声:在一线实践中同心战“疫”


  疫情发生后,中国法学会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强化对下指导,提出了明确要求。2月4日,中国法学会向全国法学会系统、各直属研究会、法治研究基地、机关各部室、各直属事业单位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法治支撑。

    

  疫情防控期间,法学会系统有个公众号“火”了!它紧跟疫情的发展“节奏”,每天发布与疫情相关的法律类原创文章,多篇“爆款”阅读量达到了几十万!这就是上海法学会微信公众号。

    

  1月20日,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施伟东意识到,这次疫情来势汹汹。法律人的敏锐,让他即刻启动疫情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工作,约请法学法律工作者特别是资历较深、学术水平较高、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围绕疫情防控撰写文章并在公众号上予以刊发。“虽然不能奔赴前线,但是我们在后方加强政策法律研究,组织积极正面发声。这也是法律人的责任和担当!”施伟东说。

    

  疫情刚开始的几天,医护人员听命集结,奔赴武汉,感动着全国上下。上海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市司法局副局长、法学教授罗培新,第一时间撰写了《以法律的名义,致敬最美逆行者》的“特稿”,在上海市法学会公众号首发后,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澎湃号等众多公众号转发,阅读量过百万。

   

  “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决定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确认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要求在暂定三个月的期间内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举措,各成员国负有迅速响应的法律责任。”这个新闻,让一些人慌了。一时间,各种谣言在网上风起。上海市法学会迅速行动,由市法学会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季卫东连夜撰写的《与风险共舞,需要法治的稳定器》及时上线,鼓励百姓在压力中积极应对,越是危难时期,越要怀揣必胜的信心!

    

  上海法学会秉承“迅速响应”和“内容为王”的宗旨,在公众网络平台上有效汇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智慧,传递满满的正能量,有力鼓舞了更多法学法律人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防控期间,防护用品质量参差不齐、哄抬物价、瞒报信息等情况频繁出现。制售伪劣口罩发“国难财”,触犯了哪些罪名?会有什么后果?最近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价格暴涨,那些昧良心的企业、超市、药店怎么认定构成“哄抬物价”?疫情防控期间,哪些行为会构成犯罪?又会得到怎样的惩处……

    

  针对疫情期间突发的一些法律问题,湖北省仙桃市法学会联合市检察院编印了《防控疫情,守法十则》普法宣传手册,分为“刑事违法”“行政处罚”“公益诉讼”三个篇章,对制假售假、哄抬物价、暴力伤医、抗拒疫情防控、妨碍执行公务等十类典型违法行为进行梳理,对法条原文和认定标准进行归纳,为生产企业、医护人员、基层干部和社会公众提供了全面的守法指引。

   

  “你们的法治宣传手册来得太及时了!在做群众工作时,有些道理我们理不清、说不透,有了这本小册子,我们工作时就更有底气了。”驻守彭场镇防疫关卡点的仙桃市交通局干部如获至宝。

     

  “原来拒绝接受检测、故意冲卡也可能构成犯罪,检察院的小册子让我长知识了!我一定让家人好好遵守。”西流河镇竹林村一名群众给出了这样的“读后感”。

    

  ……

    

  天南海北,众志成城!

    

  随着防控力度的不断加大,疫情逐渐向好。确诊人数一天天在下降,很多企业开始有序地复工复产。

    

  2月28日,中国法学会再次下发通知,要求组织动员法学法律工作者,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特别是加强对依法防控、复工复产、公共卫生等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问题的调研攻关。  

    

  “你们在复工的过程中,有什么涉及法律的问题,请提出来,我会尽力解答……”连日来,重庆市南川区法学会的会员张峰作为企业特派员,为复工复产忙前跑后,不仅要宣传疫情防控期间涉及的法律常识,还不定时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促使他们防控到位。 

    

  企业复工在即,为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重庆市法学会系统动员会员单位组建法律服务企业工作队,为企业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重庆市合川区法学会除组建疫情防控专业法律服务小组外,针对疫情中的复工复产企业和员工心理健康及情绪应对方面,依托区心理卫生中心成立疫情应急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队,积极策划疫情下的心理防护工作。他们通过录制视频,向大家讲解不同人群怎样进行疫情期间的心理防护,并同步面向企业推广“心理健康体检”系统,让员工随时掌握自己的心理状态变化。开通合川区“抗疫”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在线服务,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心理防护能力,合理合法有效地缓解和释放压力,为企业撑起“健康之伞”。

    

  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在中国法学会的领导下,像散开的满天星辰,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中贡献着专业的力量。为这场紧迫的防“疫”之战,提供着强大的智力支持!


智库:在深入研判后建言献策


  从疫情刚开始,到白热化阶段,再到逐步向好,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法学界、法律界的全国性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法学会党组高度重视,立足自身优势,动员全学会力量投身到战“疫”之中。

    

  中国法学会像一个强有力的吸盘,及时组织全国法学法律工作者,为抗击疫情时刻准备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不仅参与在前线,在后方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智力团队,及时高效地为国家、人民提供法律上的支持!

    

  他们对依法防控疫情的有关问题集中攻关,及时提出理论支持及对策建议,充分发挥了法学研究领域“国家队”的作用,“智库”意义在各个历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国法学会所属50多个研究会以及全国7个法治研究基地实现了全参与、全覆盖、全动员,提供了多份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其中不少建议得到有关方面重视,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每一份《研究报告》都带着问题现状出发,带着答案建议落笔。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法学会充分调动了全国法学法律工作者,从各地方法学会到研究会,从政法战线到各大院校,他们精心谋划选题,反复推敲每一条建议,反复强调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做到了从国情现状出发。

    

  疫情来势汹汹,在提供决策时效上有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及时、适时、按时完成每一项课题调研,有时往往是当天布置题目、第二天就需要成文上报。连轴转的日夜,汇集着多方专业的观点。想百姓所想,急国家所急。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可能会出现的法律问题,总能在法学会组织的《研究报告》中找到相对应的答案。

    

  随着疫情的发展,一些新型法律问题集中出现。例如,财产征用、停工停产、工人失业以及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领域的新问题纷纷显现。如何加快立法、修法,怎样做到严格执法等问题也亟待解决。依法治理疫情才能做到长治久安,《研究报告》围绕公共卫生安全,完善公共安全法治体系等问题,做出了若干建议。

    

  随着疫情期的延长,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大量中小微企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利用网络平台,组织本会专家学者展开研究,系统梳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为帮助中小微企业顺利度过疫情期、持续健康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他们建议制定差异化政策,提供定向精准服务;建议注重方法创新,推广新技术手段应用;建议针对中小银行进一步定向降准,鼓励提供联合贷款等新型贷款模式;建议简化复工复产审批程序,尽快推动有条件的企业有序复工;建议建立贸易纠纷专项法律援助机制,为企业提供专项法律服务……

    

  针对逐渐扩大的复工复产企业,中国法学会组织部分省级法学会、研究会和法学法律界专家,就企业复工复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例如,在确保不发生社区传染、不发生人员死亡的前提下,为调动企业及员工复工复产积极性,可支持、帮助企业通过办理商业保险等办法,对非本人原因受感染的员工及其亲属给予高额赔付。可借鉴海南等地的做法,推行“复工企业疫情防控综合险”。例如,从严把握债权人对因疫情而陷入困境企业的破产申请。当债权人提出申请的,法院应当将此类事由认定为一时性或者暂时性不能清偿,作为破产原因的例外,以利于企业恢复生产渡过难关……

    

  针对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但境外疫情快速扩散的现状,中国法学会组织部分地方法学会、研究会、科研机构和法学专家,对湖北、浙江、重庆等地社区防疫特别是“零感染”社区防疫情况开展调研,提出关于推进社区依法防疫和治理的若干建议。

    

  建议提出,要尽快落实《宪法》规定的公共卫生委员会制度;一手完善相关立法,一手完善社区自治规则,推进社区防疫和治理法治化;建立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全面参与防疫抗灾等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建立防疫地理信息系统,对社区进行分类管理等。

    

  这些争分夺秒开出的“智慧之花”,既有针对性,又有前瞻性,更具可操作性。战“疫”是一块试金石。面对这次疫情的大考,中国法学会正在全力应考,以专业的视野,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在全国各地播撒思想之光。


©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海事法院 版权所有
如有转载或引用本站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路16号 邮编:430040 鄂ICP备120101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