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就“切实实施民法典”发表重要讲话。一个多月来,各级法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民法典学习贯彻实施工作。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首席大法官周强在“人民法院大讲堂”作民法典首场宣讲辅导,强调人民法院作为民法典贯彻实施的重要力量,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实施民法典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民法典的重大时代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民法典的自觉性、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民法典学习贯彻实施工作,不断提高民事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贯彻好实施好民法典,必须深刻认识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时代意义。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充分彰显。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正是伴随着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而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改革成果的固化,都充分体现了改革成果,都与大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民法典把我国多年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成果用法典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成果的充分体现。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是新时代的产物,是新时代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标志,是新时代发展的助推器和法治保障。这部民法典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之上,在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制定的,其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民法典的颁布,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逻辑结果,也是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影响重大而深远。
贯彻好实施好民法典,必须牢牢把握民法典核心要义。法与时转则治。我国民法典坚持人民至上,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法宗旨,创设“绿色原则”,完善合同制度,加强对人格权的保护,聚焦婚姻家庭继承新情况新问题,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法律问题作出前瞻性规定等等,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实现对个人权利从“出生”到“坟墓”一生的“全时保护”,切实回应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法治需求,是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民事案件同人民群众权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要坚持民法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法律原则和法律条文的关系,防止机械司法、就案办案,确保民法典正确适用。正确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自觉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审判工作始终,裁判结果做到法理情有机融合。准确把握民法典规定的适用习惯的情形、公序良俗的要求,使得法律规定深深植根于我国民事活动和生活之中,做到接地气,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观。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依法自由裁量,防止限缩和扩大理解适用习惯、公序良俗的范围,防止限缩理解适用,也要防止扩大理解适用范围,将习惯和公序良俗变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从而背离民法典的基本精神。
贯彻好实施好民法典,必须不断兴起学习贯彻热潮。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学习好、贯彻好、实施好民法典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也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量大的系统工程。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广大法院干部特别是法官要带头增强学习贯彻民法典的自觉性、责任感和使命感,秉持公正司法,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全面提升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民事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同时,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变化,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深刻影响,数据权利、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货币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人们新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不断涌现,民法典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人民法院要根据民法典基本原则和法律精神,结合司法审判实践经验依法妥善审理相关纠纷,并注重裁判规则和经验总结提炼,为立法积累经验。树立新时代正确司法理念,深化民事审判机制改革,加强调查研究,做好与民法典相配套的司法解释、制度机制建设工作,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要主动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提供的新工具、新思维,全面提升智慧法院建设水平,加快建设“智慧大脑”,更好服务法官办案,进一步解决寻找事实、寻找法律中遇到的问题,为准确适用民法典提供科技支撑。要始终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结合实施民法典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打通司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更好运用民法典化解矛盾纠纷,依法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公平正义的获得感。要全面深入开展学习培训,法院内部有分工但不能分隔,不仅民事、执行、国家赔偿法官要学,刑事、行政法官乃至全体法院干部都要全面系统学习民法典。同时,民事等审判领域的法官也要学习刑事、行政等法律,防止孤立片面理解适用法律,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民法典专业术语多,对于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我们只有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进行阐释,才能让民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人民法院要结合审判职能加强民法典法治宣传,以庭审直播、加强裁判文书说理、法治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普及民法典,用“热乎乎”的群众语言讲清“冷冰冰”的法言法语,讲述新时代法治好故事,用生动的司法案例讲清楚民法典的重大意义,讲明白民法典1260条,明规则、扬正气、树新风,让这部带着“烟火气”的民法典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法治保障,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海事法院 版权所有
如有转载或引用本站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路16号 邮编:430040 鄂ICP备120101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