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沐浴着青春的微风,武汉海事法院“海燕”青年读书会正式成立。26日上午,“海燕”青年读书会组织开展首次“好书共读”活动,4个机关读书小组代表分享了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心得体会,3个派出法庭读书小组也各自进行了读书心得分享。
现将部分心得摘编如下:
用好平台,开卷有益
“海燕”青年读书会会长
研究室 张雅思
最近我花了近一周的时间认真研读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虽然时间不短,但是过程很享受,因为读起来很有亲切感。
细想起来,主要是觉得有“三亲”。一是主题亲,这本书讲的是习总书记的青年时期,正和我们所处的人生时期重合;二是形式亲,以采访问答的形式进行编辑收录,有别于传统的记叙方式,平易近人又引人入胜;三是经历亲,书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当知青的种种,让我想起了当选调生时在基层服务的那三年。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历中,我看到了读书的力量。受访者雷平生那句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青年时期所养成的不倦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通过学习所养成的思维能力,则可以伴随人的一生,对后来的各个阶段依然起着作用、发挥着影响。”
正如季羡林老人感叹那样,“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希望能借助“海燕”青年读书会这个平台,让我们青年干警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再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海燕”青年读书会副会长
办公室 郑蕾
按照“海燕”读书会本月的活动安排,再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感触依旧很深。初次读最大的体会是真实,书中每一个青春奋斗故事都很实在。再读则是故事背后的闪光点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到习近平总书记既可敬、又可亲,既高大、又贴近,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奋斗史为我们年轻人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一、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从15岁到22岁,从北京到梁家河,一待就是七年。在艰苦的环境中,他没有消沉,仍然坚守初心、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坚持学习、坚持奋斗、坚持工作,靠自己的苦干实干做出了一番成绩。从一个迷茫的中学生成长为一个饱尝人生的青年,胸怀为民谋福利的抱负。这七年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为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习近平总书记插队期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在黄土高原的窑洞里,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还要上山劳动,但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他却对学习有着浓厚的热情。他读书并没有任何功利性,纯粹是对知识的渴求,在梁家河的七年,没见过他离开过书本,放弃过读书。学过的书他都会有思考、有借鉴、有批判,他的执政理念、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沉淀下来的。好学才能上进,只有通过学习知识,才能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丰富学识,增长见识,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带领群众办识字夜校、办沼气,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等,群众需要什么,群众想要怎么办,就带着大家怎么办。在农村扎根的七年,让他深深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农村的真实情况。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是建立在他对基层群众和基层实际情况的了解上提出的。唯有实践,才能认识到实际;唯有实践,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对比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时代,当代青年只有更加努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勇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在巧合中”见证马克思主义者的诞生
“海燕”青年读书会副会长
海商庭 邓毅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通过同期插队知青、当地村民等人的讲述,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读完此书,我不禁想起了马克思关于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前后的经历,并发现了诸多巧合。马克思从《莱茵报》离职时不满25岁,习近平总书记下乡插队是尚不满16岁,都处于人生的青年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通过分析两位马克思主义者在青年期的种种巧合,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些人生启示:
1.关于人生的磨难。每一次磨难,都是人生中的以此难得的经历。要善于利用好这些磨难时期,把它们作为检验自己的磨刀石,反思自己的过往,沉下心来学习和实践,实现自身在实践和认识上的提升、飞跃,开创新的人生境界。司法工作人员这个职业在某种程度上是孤独的、生活圈是狭窄的,是充满矛盾而又不得不日复一日寻求解决矛盾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怨天尤人、逃避现实,而要利用好我们的职业特点,沉下心来学习理论知识,扑下身子办案,把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结合起来,扎实办好每一个案件,为社会定分止争,为群众排忧解难。
2.关于人民主体。人民群众的历史实践,才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正是基于对劳动者的极端重视,并且深入劳动实践,马克思、习近平总书记才一步步在思想上变得成熟。作为一名法院干警,就是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立足岗位、服务人民,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3.关于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实践上也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在学习中,也应当做到长期坚持学习,把学习作为习惯;要“充分占有材料”,大量阅读经典著作和第一手材料;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去检验,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要具备批判精神,通过批判式的学习、思考,加深自身对事物的看法,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持续不断的开展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第一小组
办公室 胡文轩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我觉得正是在艰难岁月里的学习、思考、实践、创新,才使得习总书记有了坚定的目标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我们青年干部做任何工作任何事情都不要想着“镀金”,而是为了在实践锻炼中激发潜能、积累经验,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打牢成长的根基,像当年的习总书记一样,铸就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根植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习总书记坚持学习思考的态度、敢做敢担当的作风、不变的信念都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不涉水不知险、不登山不知难。我们青年干部只有把青春植根在祖国大地,牢牢记住自己作为群众的一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对得起人民的养育之情,才能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第二小组
执行局 陈楠
七年知青岁月帮助习近平总书记看到了基层人民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听到了黄土地最真实的声音,这是一段宝贵的经历,也是一次接近真理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正是这种乐观精神、浪漫的革命主义精神,帮助了他做出了正确的决断,一步步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这段经历,也是对我们当前法院青年的启迪。正所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海事法院干警不应就案办案,而是应当深深扎根基层,脚踏实地的干好工作,去了解船员群众的需求,去了解航运企业的需求,去了解长江环境保护的需求。同时也要仰望星空,探究海事审判业务的精要,响应落实长江大保护的号召、为“一带一路”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把远大目标与真抓实干结合起来,把统筹大局与抓细抓小结合起来,立足审判执行岗位,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作为海事法院青年,我们要有时代的紧迫感,要拿出“一锤子接着一锤子敲”的钉钉子精神,以饱满的斗志和激情投入到伟大事业中去。
选调七年
第三小组
研究室 杨静文
大约两年前,收到母校为各地选调生邮寄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近日得空翻来重读,又有新的感悟。梁家河七年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起点,这足以启示当代青年,只有到艰苦的环境中去,才能在实践锻炼中磨炼意志、激发潜能,进而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今年也是我作为选调生参加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七年里,我从街道到区政府,再到海事法院,从基层再到基层,多个岗位的历练磨练了我的意志,锻造了我的品格,拉近了我与群众的距离,这些都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选调之路,有笑有泪,甘苦皆尝,不畏不悔。未来还有很多个七年,审判事业充满挑战,好在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选择了喜欢的事,就一直坚持下去吧!
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第四小组
环资庭 江章鹏
回到人民群众中去。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同时还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走进人民群众当中,感受历史澎湃的力量。1969年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选择离开繁华大城市,提前插队到陕北延安农村,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七年知青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扎根黄土高原,走进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留在人民群众当中。2002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不论身份怎么变化,无论身处什么地方,我们都是黄土地的儿子,都是人民的儿子。人民群众用小米加步枪、肩挑和背抗、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新中国,用吃苦耐劳、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建设了新中国,如今正大踏步的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上。对基层群众感情至深,系习近平总书记的显著特点,对贫下中农、老人、儿童、残疾孩子都是一片爱心,真诚相待,恭敬吊唁1930年代老共产党员的母亲,平和对待智力不高的灵娃。
心系人民群众。没有一个儿子能够忍心看着自己的母亲受苦,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认真领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精神所在,深刻理解“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的执政为民情怀。我们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小康社会,但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没有实现,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多很多。
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告诉我们,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教育我们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争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见证者和全程参与者,争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实践者和奋力开拓者。
读书心得体会
第五小组
重庆法庭 吴文轩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用采访实录的形式,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经历,15岁就来到梁家河村插队,在贫瘠的黄土地上洒下青春热血。
令我感悟最深的有两处。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年仅十几岁,在风波不断的年代里,即使身处食不果腹和忙碌辛苦的环境,他依旧酷爱读书,善于思考。劳作的田间地头、放羊的山坡上、夜间的煤油灯下,哪里都可以学习。他读书喜欢分析对比或是和他人探讨,而不是浅尝辄止,正所谓“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初来梁家河的彷徨到离开时的自信与坚定,对书本的热爱滋养了他治国理政的智慧。作为法院的青年干警,养成阅读和思考的习惯至关重要,要从古今中外优秀书籍中汲取智慧,将有益的知识和文化融汇在工作生活中。
二是艰苦的基层经历建立起他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一个共产党的工作者,如果不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艰难,就无法真正站稳群众立场。”只有切身体会了基层人民的穷苦,才能设身处地的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过去的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村民办沼气池,满足村民照明、做饭和取暖需求;步入新时代,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很多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年轻干部要去基层“补课”。年轻人虽然是富有朝气的群体,但缺乏社会阅历,缺少遭受挫折的磨练,难以全面地认识复杂的社会环境,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在基层,有许多难啃的“硬骨头”,比如扶贫、征地、信访等等,又如法院工作中调解、止争,我们只有深入到基层一线的“熔炉”去锻打成钢,才能提升求真务实的精神,强化业务工作的本领,将对人民群众的情感根植于血脉。
感悟总书记的家国情怀—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第六小组
宜昌法庭 余辉
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不禁深深折服于艰苦岁月下这样一位少年坚韧的毅力和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一开始,上厕所我们也不习惯。当地的厕所,就是在窑洞外面找个角落挖个坑,四周一挡,就是厕所了。厕所又脏又臭,冬天蹲在那里,寒风吹得人浑身哆嗦;夏天,蚊蝇到处都是,所以我们在那里,都养成了快速上厕所的习惯,方便完了就赶紧从厕所里逃出来。像我们现在这样,坐在家里卫生间的马桶上看书、玩手机,一坐就是半个小时,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在陕北农村,洗澡也比较困难,淋浴当然没有。冬天,我们就只好烧点热水,拿毛巾擦一擦身上。”当描述起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出现这样的场景。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在条件艰苦物资贫乏的黄土高原,十五六岁的习近平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要上山干活,但他有一点点空闲时间,就坐下来就看书思考,想着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读完书,我心中满是惭愧。我们很多人在当下五彩斑斓的社会中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考虑个人得失进退。《大学》有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新时代家国一体的最新表述。家国情怀这一中国优秀传统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有其新的时代内涵与独特价值。作为一名党员,要把家国情怀融入实现中国梦不懈的奋斗中。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第七小组
芜湖法庭 张学敏
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对“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一名言有了更深刻的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作为经历过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淬炼成长起来的新时代政法干警,时光虽然无法倒流,让我去体会习总书记当年知青岁月的压力,但我们与总书记一样,选择了武汉海事法院的诗和远方,来到了建功立业的基层派出法庭,来到了需要我们做好人民勤务员的地方,来到了八百里皖江流域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我们要像总书记一样,把人民二字深深融入海事法院的事业发展之中,坚持人民至上,为群众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有作为敢担当,才会争得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
习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一腔热血、一份深情,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了我、教育了我。习总书记七年知青之路,是奋斗之路、学习之路、探索之路、创造之路。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一直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儿子,用心去感悟群众的真情实感,用脚去调研群众的急难愁盼,用手去解决群众的吃穿冷暖,正由于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孕育了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我们只有把青春奉献在司法审判工作一线,踔厉奋发,才能书写亮丽人生画卷,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通过这次活动,大家更加坚定“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今后的工作中,必能更加积极努力,为长江经济带法治环境建设和武汉海事法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青年工作委员会
图片:青年工作委员会
编辑:罗美馨
©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海事法院 版权所有
如有转载或引用本站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路16号 邮编:430040 鄂ICP备12010191号-1